云岩区统筹推进东线片区城乡发展工作 2012年12月07日11:53:26来源:贵阳新闻网-贵阳日报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云岩区作为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虽然农业人口不多,但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直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该区实施的城中村改造,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云岩区东线(渔安安井)片区是该区进行城中村改造,实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节点。东线片区位于云岩区东部、南明河下游,距市中心约6公里,总占地10余平方公里,有近万名农业人口。 2010年,东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贵阳市政府的审批通过,拉开了片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目前,片区内农民回迁区——渔安新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数千名村民已搬进楼房,村民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十八大刚刚闭幕,云岩区东线建设指挥部就盘算着,如何把5800平方米的3层商铺用来建成一个集农贸、百货、库房为一体的新型市场,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 随着片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云岩区东线建设指挥部就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协调渔安、安井两村入股,成立“安逸物业公司”,通过招聘农民参加物管工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已为200多名失地农民创造就业岗位,并举办多场技能培训和理财培训;鉴于片区开发中,大量的土石方需要运输,积极引导安井村的部分农民成立了运输队,共有60台车在施工工地承担运输任务…… “过去在家务农,3弟兄辛苦一年也就收入1万多元。现在,每天上班8小时,每月工资2000多元,还有养老保险,这些福利都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周品清说。去年8月,通过招工,务农为生20多年的周品清成为了中天集团的一名保安,按月拿上了工资,开始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片区开发改善生活环境 早上7:20,家住云岩区东线片区渔安新城的唐亮坤,步行5分钟,坐上公交车后,不到20分钟便抵达城区的东山小学,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小亮坤的父亲唐玉祥是云岩区黔灵镇安井村高寨八组的村民。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的安井村道路,是一条被村民称为“晴天扬尘路,雨天泥水路”的旧道路。“路宽3米多,破烂不堪,还时不时的有陡坡,大家进城全部靠走,去一次就要两个多小时。”唐玉祥回忆。 以前,云岩区渔安、安井两个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种地、搞养殖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出行、购物都极不方便,2009年,水东路未通之前,拖拉机是村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片区的开发建设,让昔日破落的贫困村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现在的渔安新城,整齐划一的楼房、宽阔的道路、种着花草的绿化带、明亮的路灯、占地数百平方的休闲广场……已是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美丽画卷。 多措并举推进开发进度 走进云岩区东线片区渔安新城回迁房二期建设项目现场,就能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天,时刻关注工程进度的拆迁村民一拨拨来到现场,看着自己的回迁房正在一步步“长”高,笑意写在每个人脸上。为让村民能早日搬进新居,近段时间,指挥部工作人员每天到现场督促施工。 “东线开发建设的‘加速跑’,得益于云岩区采取政企高密度的无缝对接。”云岩区东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刘德伦说。政企合作,让东线片区开发建设“如鱼得水”。在开发中,云岩区主动给项目建设者当“保姆”,抽调财政、审计、公安、建设、国土、城管、监察等部门专人现场办公,配合项目建设,为项目的推进“保驾护航”。 此外,对于开发建设中的“硬骨头”,指挥部与参建单位的员工常常采取分解各节点工期,将月工程量细化到周,将周细化到天,将天细化到班,将班细化到点,把一个个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的难题攻克下来,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 仅今年1至11月,东线片区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