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媒体看贵阳 查看内容

人民日报:生态贵阳 一城清爽

2013-1-16 16:08|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9824|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昂首迈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

  2012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43.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以上

  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这样的城市规划,党的十八大以后属全国首家。

  奋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今,只要你牵手贵阳,就难以相忘。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尝到了很大甜头,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

  2012年,贵阳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7%,位居省会城市前列。而这5年实践,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3.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5%以上。

  变“不爽”为“清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空气清爽、气候凉爽的贵阳,曾有很多“不爽”: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地理位置差;人均土地面积仅3.45亩,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少;工业基础弱,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

  “家底薄”能不能建设生态文明?面对质疑,贵阳充分挖掘比较优势: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矿产资源丰富,磷矿占全国七成;有后发快跑、少走弯路、多选捷径的优势。

  2007年,贵阳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谱写生态文明的“贵阳版本”: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精心编制十年规划,坚持“显山、露水、见林、透气”扩城区,实现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

  2008年,贵阳市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观山湖区铆足劲搞“三产”,几年里建城区从17平方公里扩展到106平方公里,人口从5万增到27万,2012年完成3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发展增速领跑全省。

  贵阳山多,拓展城市空间,“路”是拦路虎。5年来,贵阳修建“三条环线十六条射线”城市骨干路网,投资达420亿元,等于过去20年市政道路投资总和;开建“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和轻轨1号线、2号线,畅通发展的“生态经络”。

  “每年植一棵树,收集雨水浇灌花木,分类回收垃圾,家里安节能灯。”编制生态文明建设学生读本、市民读本、干部读本,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化渗透城市建筑、市民行为、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既“追赶”又“转型”,助推生态产业迅猛发展

  生态文明,既要拿来看,也要当饭吃。

  贵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09年,贵阳作出部署:工业强市,将产业结构从偏重调到轻重协调发展、将产品结构从初级调到精深、将布局结构从分散调到集中、将所有制结构从国有经济占大头调到民营经济占大头,下大精力发展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现代医药、特色食品、烟草制品等六大特色产业。

  追赶、转型“同频”。贵阳通过建设小孟、麦沙等十大工业园,将上中下游产业聚集,让资源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贵州路发实业公司原来“靠矿吃矿”,每年卖原矿产值2个亿,投资3亿元新上磷化工装置后,把磷加工成磷酸一铵、磷酸等产品,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产值13个亿。开磷集团拉出一条循环产业链:废渣用来生产磷石膏砖,废水按质分级循环利用,合成氨尾气转化成液化天然气。2011年,全市磷资源就地转化率73.5%,新上项目100%。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几年间建成投产LED蓝宝石、振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项目。最近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012年249户生态文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7.4亿元,同比增长31.2%,而同期用电量仅增长10.1%,实现低碳高效发展。

  积极发展旅游、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在更高层上转型。“爽爽的贵阳”、“避暑季”、“温泉季”、“夏季会展名城”深入人心、声名远播,花旗、浦发、民生等国内外银行纷纷入驻。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连续6年稳定形成“三二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贵阳市长李再勇说:“建设生态文明虽然增加了发展难度,但贵阳的事实证明,唯有如此,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从执法到造林,呵护青山绿水最大优势

  青山绿水是贵阳最大的生态优势,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环保和建设一样不易,甚至难度更大、阻力更多。

  “福海生态园”案件的审判中,贵阳动了真格。2008年,某开发商在市省级森林公园内修别墅,非法占用农用地17.82亩,滥伐林木43.86亩。铁腕“护林”不手软,开发商被判10年半。

  环保执法硬起来。贵阳开展“打响森林保卫战”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查处涉林案件4153件,森林公安派出所增加到12个。

  针对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这三口市民“水缸”水质下降严重的情况,贵阳组建两湖一库管理局,设立环保基金会,建成15座污水处理厂,将水质稳定在二类、三类。

  “要建楼,还是要绿地。”这样的两难,贵阳经常面临。新建的筑城广场在市中心黄金宝地,有16万余平方米,建设之初,很多人主张搞商业地产。最终,市委力排众议建休闲广场。现在,这个“城市客厅”不仅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还成了旅游标志性景点。

  最近3年,贵阳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超过300亿元,对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矿山开采项目,不仅一律不予审批,还不断淘汰电解铝、炼铁、水泥、黄磷等企业29户、落后产能266.5万吨。

  2007年来,完成营造林101.77万亩,中心城区新建观山湖、花溪十里河滩、小车河3个城市湿地公园16平方公里。

  有指标,有法律,创新生态机制长远发展

  去年11月27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又一次在全国率先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2007年,贵阳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统一司法管辖权,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环保“两庭”成立以来,受理各类环保案件589件,审结582件。近日又筹建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和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这样的司法体制“首创”,给环境违法者极大震慑。

  2008年,贵阳率先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政府廉洁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生态文明从抽象理念一下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干得来,让干部吃下“定心丸”。

  2009年,出台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后,《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等多部“绿色”法规陆续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已兑现资金10.44亿元。

  聚全球智慧,建生态文明。贵阳连续4次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成为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知名会议品牌。

  努力不断,成绩斐然。2009年,贵阳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目前正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一个科学发展的贵阳,一个社会和谐的贵阳,正大步走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聚焦
  • 百度好奇嘉年华 9月18日邀您赢取千元大礼
  • 沿河县:黑水镇扎实开展高考和端午节期间道
  • 贵州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今年计划新增
  • 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建中国最大数据流通
  • 贵州省强化民企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促进民营经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