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拥有着许多世界闻名的东西:面食、美酒、时尚服装和令人惊叹的建筑群;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国家,每年意大利出产的猕猴桃甚至超过了新西兰——这个因猕猴桃而得名的国家。在意大利名叫坎波文德的小镇上,每年的猕猴桃产量超过了40万吨,这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超过百万元的年收入。
史开艳向修文县县长蒋志伦介绍自己经营的猕猴桃园。 而在距离坎波文德千里之外的中国贵州省平滩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史开艳也同样在精心照料着她的猕猴桃庄园。38岁的她与所处的修文县许多农民一样,正在效仿着他们的意大利同行,在努力通过种植创造着新时期的中国乡村美好生活。 在史开艳和她的农民兄弟们选择果园致富的背后,是贵州在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平衡中,作出的区域经济路径选择:以生态文明为统领,快速通过工业、农业的产业化和城镇化聚集、扩张,带领近千万贫困人口实现快速赶超,2020年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而修文作为贵州和贵阳的典型代表,在区域经济突围过程中,依托地理优势和特色资源,走了一条绿色的GDP之路,通过多年的布局,即将摘取漫山遍野的绿色果实。 “既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等不得,修文怎么办?”贵阳市政协副主席、修文县委书记石洪和县长蒋志伦带领下的修文党政班子,在认真思考省、市战略部署后,决定通过一流的规划,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要素,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龙头企业作为支柱,以园区作为带动,以绿色GDP作为目标,产城互动快速发展。 绿色GDP 修文的绿色GDP在生态农业上的体现是漫山遍野的猕猴桃种植。 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副指挥长、县政协副主席王雄飞说,到2017年修文全县的猕猴桃总种植面积将达到14000公顷,年均总值将达到40万吨。按照这个数字来推算,这个地处中国西南的小县城,将在4年后从默默无名的小城,跃居成为能和坎波文德一样的世界级猕猴桃种植基地。 “人均能达到2亩。”县长蒋志伦算账说,即便是按照最低的每亩一万元卖价,村民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仅猕猴桃产业一项,修文就能让农民真正实现小康。 其实,修文已经有不少人通过猕猴桃种植,率先超过了小康标准。过去成功的经商经历让史开艳当上了村支书,2008年,她下决心关掉自己的小卖店而专心投入到猕猴桃的种植中去。她也成为了当地第一个专职开展猕猴种植的居民。“这是一个吸引力的行业。”史开艳说道。“同种植水稻和蔬菜相比,猕猴桃有着更高的经济附加值”。然而史开艳同时也坦言道,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因为贵州90%的可耕种土地均为山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史开艳为此专门邀请专家对当地土壤环境进行了测试,最终选择了猕猴桃这个最适合生长的产品来进行种植。 在这个正值猕猴桃授粉的季节,史开艳所拥有的1.3公顷果园里站满了数十名工人。对此她介绍说,尽管此时正值猕猴桃花朵绽放的时节,但是由于猕猴桃的花蕊没有任何香味,无法吸引到像蝴蝶和蜜蜂来进行天然的授粉,所以只有依靠人工授粉才能完成作业。每年她的果园需要2次像这样大规模的人工授粉才能迎来丰收的季节。可是正因为如此,这也给当地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史开艳表示每个果园中的工作人员每天至少能得到80元的工资,这对于贵州这样一个省份来说是颇丰的一个数字——在贵州的许多依靠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他们全年的收入仅有5000元左右。“这些工人大部分从邻县慕名而来。”史开艳说道,她全年依靠猕猴桃种植和销售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0万元。 目前,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全村的400户村民均经营起了猕猴桃种植的生意。平均每户人家全年的收入能达到5万-6万元,与2012年当地政府所公布的全省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相比,猕猴桃种植毫无疑问成为了农民实现富裕的一条好路子,这不仅仅是对史开艳,对于修文县25万农民来说也是如此。 “对于贵州来说大部分农民缺乏务农的理性和经验,正因为这样所选择正确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史开艳说道。“许多农民几乎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在过去他们只能种植最基本的农作物。许多家庭甚至都无法保证正常的温饱。” 贵州独特的地形、气候和当地的生态相结合,营造了一个花园般的环境。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了40%,省份贵阳全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PM2.5,又被称作细颗粒物的环境指标在贵阳保持在每立方米40-60微克,在全国来看,这都意味着贵阳拥有着中国最清新的空气。然而,山地地形让贵州受到了交通的制约,并且产生了如普通教育水平不足、人均收入偏低和较慢的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面对困难,贵州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贵州充分发挥自身的环境优势并且大力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贵州省会贵阳,甚至从2007年开始,就系统的提出走生态文明市的建设发展路子,并从环保、产业、法制保障等多个方面展开实践,这一决策随着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成果也愈发彰显。修文县便是贵阳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与产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力扶植当地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增收以外,良好的生态还给县政府大力扶植本地企业进军中草药以及苗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德昌祥股份有限公司是贵州中药龙头企业之一。图为工人在该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作。 贵州全省共生活着450万苗族居民,这给贵州充分发挥苗族传统独特的苗药配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立于1900年的德昌祥制药厂,正是贵州省一家致力于发展传统中药产业的企业。 从贵阳市区出发往德昌祥的工厂,一路上郁郁葱葱的丛林和安静祥和的生态环境不免让人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的感想。直到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以及路旁的提示牌出现在眼前,我们才知道已经达到了位于贵阳市北部的修文县德昌祥药厂。 “这里的空气湿度全年保持在70%左右,平且全年温度适中。这两个因素给中草药生长提供了完美的环境。”有着15年中草药制药从业经历的工程师王讯介绍到。 目前德昌祥共生产大约140种中草药,其中15个采用独有的配方。除了治疗传统如感冒这样疾病的药物以外,德昌祥制造中草药还能为化疗进行补充。这种来自独特苗药配方的药品在全国同类药品中名列前10。 王迅表示:““化疗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增加白细胞的数量。这些药物多数是西方的,但中国患者喜欢草药因为他们有较少的副作用。”他举例说,公司最畅销的药品是一款用于治疗如痛经这样的妇科疾病的药物,这款药物是由大概40种不同的中草药提炼而成。全年德昌祥仅仅靠这款药物就能带来将近4900万美元的收入。 “其他的苗药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也享有良好的声誉。尤其是改善肾功能和强化骨骼方面的药物,更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为了减少污染和浪费,德昌祥生产的药渣将作为肥料使用。“我们一直坚持政府多年来所提倡的循环经济,贵州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在充分利用它们的同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王迅说道。 “在生态农业上,修文的选择是清洁、具有战略前景的支柱性产业。”石洪说,这样的产业富企也富民,比较符合省市要求的区域发展战略。 而在蒋志伦看来,修文选择猕猴桃和药业作为农业产业园的支柱,是通过聚集、规模效应,把特色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目前医药食品产业园区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包括像台湾统一食品这样的企业,多家都是上市公司,辐射带动能力强。”蒋志伦说,仅猕猴桃产业园,修文就要在上游的科研和下游的冷藏、产业链拉升方面下工夫,做到生态农业的“吃干榨净”。 千亿产业园 循环经济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中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爽爽的贵阳”这一享誉全国的品牌,贵阳市政府在2009年做出了一项重大的举措,将最大的钢铁制造厂从贵阳市中心城区搬迁到了修文县。 这让修文在生态农业布局之外,有了工业发展的最大依托和基础。成立于1958年的贵阳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后被首钢收购)目前正在修文修建新的厂区和生产设施,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据了解该项目将在2014年底完工并全面投入运作。届时该厂每年将生产150万吨特殊钢,主要用于军事和高科技设备。
始建于1958年的贵阳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在修文县建的新厂房。
修文县贵阳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内,一名工人正在焊接管道。 据首钢贵阳特钢的技术总监万荣光介绍,他们计划将总投资的10%用于用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仅如此,绿色的发展模式也给企业带来来更多的实惠:通过循环处理把固体废料加工成水泥的价格在每吨100元左右,而市场上水泥的零售价在每吨400元左右,万荣光认为循环经济不仅保护了环境,还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做到了真正的一举两得。 他还同时表示:“我们还将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合作,通过他们的技术将固态废料转化为化学原料,从而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万荣光表示贵钢还将花费9800万美元用于购买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安装废弃回收设备。 与众多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环绕的高压电缆和其他相关电气设备环绕在厂区之中不同的是,贵钢将把这些全部安装在地下管道之中。目前正在建造中的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道系统正在建造之中,这个地下管道系统将工厂的高压光前电缆涵盖于其中,进一步减少了暴露而造成的漏电现象,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这只是扎佐工业园区内比较典型的一家企业,蒋志伦说,黔轮胎的总投资也在200亿元以上,目前,已经进驻的园区的企业已经到了108家。 “一点火就是百亿元的产值。”蒋志伦颇为园区的布局和长远的效益自豪,他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修文的产业园就能达到千亿产值。 “我们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算的帐。”蒋志伦说,按照修文一城三片区的布局,除了扎佐产业园区已经成型外,还有偏向高薪产业的久长片区和以阳明文化为带动的龙场片区,发展潜力巨大。 “一砖一瓦落下去就是文物。”蒋志伦说,在修文阳明文化产业园布局中,核心区域内将以保护和修复为主。修文阳明文化产业园定位为世界心灵旅游目的地,目的是为修文找魂,提升修文甚至贵州的文化软实力。产业园由贵州浙江总商会会长张其鹤等投资47亿元建设,首期将投入9个多亿作为文化保护和建设。 尽管文化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但是该项目的投资方仍然对此抱有信心。负责该项目的贵州省阳明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鹤说道:“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资金回报和投入的时间会很长。但是传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永久性的,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的投资。” 首钢贵阳特钢和黔轮胎完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500亿,而医药食品园,保守计算也会在100亿以上,加上几十万亩的猕猴桃产业,生态农业产值也会在百亿元以上。“修文更注重长远的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符合绿色GDP要求的企业,我们一律拒绝。”蒋志伦说,通过几个上百亿的企业和产业带动,修文在2020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社会管理中的生态文明 贵钢的搬迁,在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举动不仅为贵阳市中心城区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同时也为修文县的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作为一家落户于修文产业园的大型企业,贵钢总占地面积达到了50平方公里。据当地政府预计,到2020年厂区全面建设完工之后将给当地带来近15000个就业岗位,并且进一步带动相关的产业链和下游企业落户修文。
雷宏梅开了一家店经营欧式风格的水晶灯。 24岁的雷宏梅和她的家人是工业园区首批搬迁的移民之一。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启动之前,她和家人就已经搬入了新的公寓之中。她告诉记者,新的住所不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给她的生意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雷宏梅一家已经在修文县小堡村居住和生活了60多年。但是在2009年,她所在的村子处于新建的工业园区范围内,当地政府为了安置和解决搬迁居民的生活问题,将他们安置到了珠江住宅小区之中。据她介绍,每户被安置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同过去住房同等面积的一套或者两套公寓。在新的小区里有一个公园,户外运动区,服务中心和超市,同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住宅小区相比,珠江安置区没有任何不同——甚至更为出色,因为包括住所在内的设施都是由当地政府完全免费提供的。 “大多数村民曾经住在土坯房,其中一些没有卫生间或淋浴房。”雷宏梅补充说到、她的父母都赞赏当地政府这样的举措:“随着父母年纪逐渐增长,每晚需要起来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而过去在老家这是一件相当不方便的事情。” 雷宏梅介绍说,包括她30多名亲戚在内的2800名小堡村居民已经全部搬迁到了新建的珠江安置新区。除了免费提供一套住房作为新家以外,许多村民因为搬迁而享受到政府的补偿。“许多村民在搬迁之前拥有一定量的土地,政府根据土地的大小给村民做了相应的补偿。现在很多人用这笔钱做起了小买卖。” 据了解,当地政府还将对村里的中年和年轻人进行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在2020年工业园区完工、企业正式入住以后,村民将通过学习掌握的技术在工业园区内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对于经商,雷宏艳有着独特的嗅觉。大量的村民搬迁让她感觉到市内装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需求,为此她在小区内经营起了一家灯饰店。从事欧式水晶灯的销售生意。据她介绍,一款畅销的水晶灯售价大约在1000元左右, 而她每年能够从这个生意中获得6万元的收入。 “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搬迁,就是政府现在所提倡的城镇化建设。它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尽管我们不再是农民了,我们仍有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到的知识来生活,这让我们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城市居民。”雷宏艳说道。 其实,雷宏艳和她的邻居们的满意,来自于修文在拆迁工作中的体制创新和以民为本。在蒋志伦看来,社会管理问题的本质问题是利益分配,在拆迁之前,修文就算好了民生帐。 “我们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农民的未来考虑了进去。”蒋志伦说,按照当前的发展和拆迁制度,很多地方都是一赔了之,而在农民缺乏技术和知识积累有限的情况下,后续发展乏力,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修文的做法就是在保证村民居住条件改善的前提下,让他们享受农民待遇的同时,也能买各种城市保险,让人老来无忧。另外一个比较长远的做法是,在规划住宅区的同时,也让失地农民能低价买进商业物业,而这种商业物业不再是每户一个小门面的做法,而是引进几十家大型企业经营,失地农民作为股东参与分红,并在其中就业。 “社会管理也要生态文明。”石洪和蒋志伦认为,这是修文用3年时间拆迁30万方建筑和征地3万亩没有一户村民上访的本质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