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贵州·我为贵州代言”主题传播活动 贵州脱贫攻坚图片展播 (第六期:聚焦贵州文旅扶贫) 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是诗与远方的携手,更是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层面将人们带出贫困的桎梏。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发展文化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以文旅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旅扶贫工程。扶贫带火了贵州乡村游。据统计,贵州已在66个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19495处,其中在16个深度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4490处,建成文旅项目3105个。 [多彩在贵州,美景看荔波]苗族芦笙踩堂(苗族) 图为开幕式现场 廖迅 摄 贵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清镇市隆重开幕。 享誉全球的侗族大歌《歌声里的记忆》。当代贵州 张丽 摄 村民为游客老百姓表演花灯戏贵州画报 向忆峰 摄 侗族大歌表演队清泉般闪亮的声音让世界听见。1994年,黎平7位年轻的侗族姑娘曾将侗族大歌经典曲目《蝉之歌》带上春晚舞台,让天籁之声惊艳全国乃至世界。 2008年6月13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到黔东南州雷山县,各族儿女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用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斗牛、锣鼓等少数民族最高的礼仪迎接圣火,表达了他们对奥运圣火的期盼,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 跳茶灯-团茶 田锦泓 摄 2016年12月2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歌舞走进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当美丽的苗家姑娘身着自己的民族盛装,跳起芦笙舞,苗家小伙吹起心爱芦笙的那一刻,时代广场顿时沸腾了。 侗族大歌迎接客人 千人侗族大歌摄影翟向东(贵景网) 武敏 摄 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从江县小黄村的男女老少盛装出场,在村寨的鼓楼前参加“千人侗族大歌演唱”活动。 优美的侗族琵琶旋律中,仿佛缠绕着当年的工业革命之声 傅泊霖 摄 安顺地戏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傅泊霖 摄 地戏,俗称“跳神”,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为傩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 安顺屯堡地戏是安顺的文化名片 布依傩戏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并揉入神话传奇,杂以民间吉语,集话剧、歌剧、舞剧为一体,形式多样,风格古朴。 贵州布依族八音座唱 墙忠元摄 从江县贯洞镇首届乡村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侗族大歌、侗戏、芦笙、琵琶歌等表演尽情展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吴德军 摄) 阿大吉博摄 撮泰吉是仅存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一般于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凤冈茶灯 陈晓燕 摄 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苗族支系“四印苗”的孩子们在“四印苗族二月桃花节”上一起玩耍时,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廖莉文 摄 贵州花灯表演 廖迅 摄 贵州花灯表演。向忆峰摄 贵州花灯戏 蒋世良 摄 花灯戏《为新农村喝彩》。廖迅 摄 向忆峰 摄 剑河县“水鼓舞”是贵州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是全国最为独特的一种舞蹈,是在水中跳的舞蹈,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八音座唱》 李丰摄 影 孔宁康 摄 苗族大迁徙舞为赫章县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的大花苗支系,在赫章可乐、河镇、德卓等乡镇苗民中世代相传。 苗族多声部民歌曲调悠扬,旋律低回婉转,强弱变化明显,娓娓动听,令人神往,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游客在雷山县郎德上寨体验苗族十二道拦门酒。李雪 摄 贵州是旅游大省,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2019年,贵州全年文旅扶贫带动23.58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文旅扶贫让众多的贵州乡村旧貌换新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