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行业 教育 查看内容

贵州宝贝王展凌风:摧毁孩子的不是家长的教育,而是家长的情绪

2022-4-27 12: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025| 评论: 0|来自: 贵州网

  我们知道情绪对孩子有伤害,但我们不知道具体有什么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打着教育孩子的口号肆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却不知道这样的情绪于孩子的人生而言,到底有着怎样的破坏。

  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给你揭露情绪伤害的真相,让你看到孩子对你的情绪报复。

  可能,你从来不知道,你的孩子不仅在用情绪报复你,还用情绪去报复他自己的人生,他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让你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一个孩子的情绪报复,通常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操控。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从而完成对孩子的掌控,达到让孩子听话懂事的目的。

  但家长从来不知道,这样的情绪操控会让孩子的一生都失去幸福感,都充满无力感,而且还容易滋生报复性心理。

  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操控大概分为以下三种:

  (1)情绪威胁。

  (2)情绪亏欠。

  (3)情绪满足。

  我先来说说“情绪威胁”,“情绪威胁”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在行为上未达到家长期待时的过激反应。

  这种过激反应,我在《决定孩子人生层次》的文章中讲过,这是源自于家长自己在从小到大的成长教育中,对父母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以至于长大做家长后,当伴侣和孩子的期待没有让自己满足时,这种情绪的过激反应就会被触发。

  情绪威胁的表现,往往是用暴躁的情绪去责怪和威胁孩子。

  比如:给你说了很多次都不听,衣服老是搞得脏兮兮的,等回去我再收拾你。

  叫你不要乱跑,你总是不听,皮又痒了是吗?

  你看你,不长记性,滚回家去跪半个小时。

  情绪的爆发,往往是家长自己在从小到大的成长教育中,自尊心常常受到伤害后的潜在反应。

  所以,孩子的表现,不知不觉中触动了家长的尊严。比如让家长觉得没有面子,或者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等。

  这种触动,会让家长的情绪不受控制的,不由自主的爆发在孩子身上。

  于是,很多孩子常常觉得很莫名其妙,从而给自己一种很不好的心理暗示,“自己是一个很讨厌的人,很不听话的人,很不爱学习的人”。

  在这种自我心理塑造中,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真的变成了一个讨厌的人,不爱学习的人。因为,孩子在心理上就已经给自己套上了这种模型,他只会按照模型的轮廓去成长。

  比如,一个孩子和小朋友玩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只是不注意间衣服被撕破了。他觉得这个没有关系,别人又不是故意的,觉得今天真畅快,做什么都觉得很愉快。

  这个时候,家长一看到孩子的衣服破了,劈头盖脸的就斥责怒骂;于是,家长不仅毁掉了孩子的好心情,还触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家长从来不会意识到,这种行为对孩子是有伤害的。以至于这个孩子当家长后,或者进入青春期,亦或是在一群力量不足以和他对抗的群体中;他会用这种“情绪威胁”去对待别人。

  斥责怒骂之下,是扬起拳头的气势汹汹和不肯罢休。

  也就是说,这种“情绪威胁”会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会在给孩子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交往障碍。

  接着,我来说说“情绪亏欠”。

  “情绪亏欠”比“情绪威胁”更可怕;情绪威胁只是让孩子害怕、屈服;但情绪亏欠却是一个孩子内心深处永久的痛,以至于失去感受幸福和获得幸福的能力;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活得不幸福。

  情绪亏欠最明显的表现目的,在于故意让孩子内心产生愧疚感。

  比如,家长故意哭泣、难过、生气,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你看,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你就是这么伤害我的。

  这种情绪的传递,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罪犯。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犯错了,你伤害我了,你是罪人。

  一个背负着愧疚心理的孩子,会变得“听话懂事”,这种听话是一种顺从与迎合;是刻意的去符合家长的标准。这种孩子的身上,常常会散发出一种无力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他面对的困境,以至于会伤心难过。

  这种孩子伤心难过的表现形式不是对父母的反抗和不满,而是对自己无能的斥责和倾诉。

  许多家长见到孩子有这种特征时,只会想到去安慰孩子,觉得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这种安慰有时会有短暂的效果,但长期成长中,会慢慢激发孩子的情绪报复心理。

  因为,家长在用“情绪亏欠”的方式去掌控孩子成长的时候,当孩子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满足家长的期待,又没有办法消除内心的愧疚感时;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反击,他期望父母能像自己一样,产生这种内心的愧疚感,想借此来平衡或消除内心的创伤。

  孩子的反击方式有两种:

  ①自暴自弃。

  自我放逐,不愿意去努力,就喜欢躲在自己的世界。父母一旦给他谈我们为你怎么着的时候,孩子立即就大发雷霆,或者闭门不出,也不与任何人说话,看起来没有上进心。

  ②自杀。

  自杀是对父母最大的报复。心理投射是:你让我一直觉得亏欠你的,好,你不是要我还你吗?我就不还,我让你后悔一辈子,痛苦一辈子,让你觉得你一辈子都是亏欠我的。

  所以,许多孩子在情绪过激时,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去报复父母。

  当然,在情绪亏欠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两种极端。一种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自己做得有点不好,别人有意见了,都会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另一种是,处处都想占便宜,就是想让别人来亏欠自己。

  等到自己有家庭了,他就会用“情绪亏欠”的方式去掌控自己的孩子和伴侣,内心的幸福感会因为这种掌控方式而大幅度缺失。

  最后,我来说说“情绪满足”。

  需要获得“情绪满足”的父母最可悲,因为它不仅会制造孩子的无力感,会让孩子一辈子处于不幸福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比如,一些父母通过哭泣、受伤行为来换取孩子的安慰。

  这里的情绪满足没有刻意的去教育孩子,也没有刻意的要孩子怎么着。但孩子通过他小小的幼儿视角去观察感受到这些表现后,会让孩子在这种感受中不断沉沦。

  这里讲个小故事。

  小A的父亲是心理承受力特别弱的人,以至于每次受到创伤后,都要躲在房间里放肆大哭。

  小A每次都要去安慰父亲,但她不知道如何安慰,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父亲哭。她的安慰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改变父亲的这种行为。

  父亲在这样的哭泣中,从小A身上获得这种情绪上的满足,以至于不断反复。小A虽然能安慰父亲,却改变不了父亲,长期让自己承受着心理的煎熬。

  她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

  所以长大后,她找的男朋友都是那种有明显缺点的人。为什么有这种明显缺点,她以为对方需要她,她能帮助对方改变这种缺点。

  父亲投射在她身上的“情绪满足”,让她产生一种心理幻觉,就是我对他很重要。

  就像每一次父亲哭了以后,她能去帮助父亲一样,但她不知道这种帮助实际上是自己一种心理负累。

  于是,小A离了三次婚。

  第一个是一个吸毒人员,她以为自己可以帮助他戒毒和改变;但实际上却是,她一直在付出,就像她对父亲付出一样。

  第二个是一个喜欢酗酒的人,她以为自己可以帮助他戒酒,但结果一样。

  第三个是一个不喜欢工作,喜欢吃喝玩乐的人,她以为自己对他很重要,可以帮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结果,她的婚姻一团糟,生活也一团糟。她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她一直在“情绪满足”的漩涡中,忽略了自己的价值和真正的存在意义,然后在这种感觉中一直沦陷。

  当父母产生负面的情绪,并利用这种情绪从孩子身上索取安慰时,若孩子的安慰只是让家长满足在这种表现中而不去改变,就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可修补的创伤。

  特别是,父母的离异,会让孩子把所有的罪责都归纳到自己身上。他们会在心里不断的问自己:“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犯错了,是不是我……”

  这种对自己灵魂的质问,慢慢地会让孩子成为情绪枷锁上的捆绑者,一辈子都在背负着情绪的伤害成长,从而破坏了自己生活中的平和与幸福。

  所以,许多不爱学习、不听话、捣蛋、厌学、有网瘾等行为,并非是父母的教育有问题,而是父母的情绪有问题。真正摧毁一个个孩子的不是教育,而是家长的情绪。

  这些孩子在成年后,大多数都“过得还不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潜在的心理修复本能,通过成长突破、愉快的人际关系等方式让自己获得成就感、满足体验、他人的欣赏、被人需要等方式潜在疗愈这种情绪创伤。

  可是,当这些人遇到情绪伤害时,你就能从他的情绪反应中看到他幸福感的缺失、看到他那种无力感,看到他神情中时不时透露出来的报复欲。

  这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了肉里,表面上看不到,一旦真正的触碰到,或者扒开来看的时候,你就能看到这根刺给我们带来的狰狞。

  所以,控制好你的情绪,就是对孩子幸福人生的最大助力。

  请记住,不要用情绪去控制你的孩子,他需要的是理解、尊重、接纳和鼓励。而不是情绪威胁、情绪亏欠、情绪满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