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陕北小伙马慧聪在小县城神木操办省级纯文学大刊的新闻引起网络热议,其实这个堪称“马慧聪现象”的文化事件已经衍生成一种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单单是“多事文坛”的“家事”。然则,“马慧聪现象”在笔者看来,只是个“个案”,它特殊得无法复制。 说起陕北,大家不但会联想起嘹亮的信天游和荒凉辽阔的塞外风光,还会啧称豪爽的陕北汉子和一夜暴富的神木县,但这些与“马慧聪现象”都没有联系。“神木”是暴富的代名词,暴富即经济,商业和文化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则,在这样的小县城,一“80后”小伙,把文学大刊着实地办了起来,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几个公益性文化大事件之一。 在此之前,我们时常听说的是某某地区、某某景区、某某部门为了走本地的所谓的特色经济之路,借着江河日下的文学这一被大肆恶搞的噱头附庸风雅,如堪称作家的张一一寻找各种噱头大行不实之举。马慧聪却是从个人的人生理想出发,他所走的路在别人看来是又痴又疯又癫的,可他为此坚守,十年如一日。如果剔除他身上的标签和生活的环境,去细细探求马慧聪的成功之路,就会发现,出身、学历、长相、籍贯等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的成功,仅仅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他已成燎原之势的“绿色文化”对一个“80后”来说,不啻是一件伟大的事业。 其实,在全面了解马慧聪的事迹后,大家会逐渐明白,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慧聪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梦想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有人说,马慧聪的成功,为文人乃至整个式微文学正名,表明除了双手能改变大自然,优秀的文化也可以让不毛之地从人们的内心世界开始“绿”起来。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一名“80后”在小县城操办起省级纯文学大刊的“马慧聪现象”,足以让常常让人诟病的中国文坛成为笑柄。 也有人说,“马慧聪现象”不足为奇,尽管他的《草原•绿色文学》(现为《延河•绿色文学》)办得如日中天,但这只是流传于圈内的表面现象。甚至有人直接泼冷水:天真的诗人梦,该醒醒了!……小县城办省级文学大刊就算有档次么?……沧海有多深,江湖有多远,神坛就有多乱……“马慧聪现象”并不足以给文坛一记耳光…… 但无论如何,在全国来说,“马慧聪现象”到目前为止都只是个“个案”,不管文学式微与否,马慧聪响应党十七大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坚持追求他的“绿色梦想”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而对于当下显得浮躁不安的中国,马慧聪的成功则更显意味深长:它不应仅仅是文坛的狂欢,而更应是出版界乃至全社会的镜鉴——“马慧聪现象”不仅给那些动辄拿文学说事和常常遭人诟病的文坛当头一棒,更给相关部门探索发展文化之路一个新启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县政协委员所应该实践的事情,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人们所应该实践的事情;这不仅仅是“80后”一代人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思考的问题。(作者: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