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川戏] 花溪区的川戏在青岩古镇和花溪镇。在清代末期,青岩镇的川戏队就成立并有活动,发起人为罗鼎斋。最初是以完友的形式出现在小场合,或在一家小院,或者一个街坝进行演唱,看的人逐渐增多,喜爱的人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其演唱内容大多是历史戏及怎样教人为人行善,所以更深受市民们的喜爱。当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购置了乐器,衣物和道具,活动越搞越大,气氛越来越热闹。后来,罗姓老人年岁高,便将川戏传给白清松、吴敏斋、车茂华、袁培仁。袁培仁是琴师,车茂初因家景贫寒,无法投入经济于戏班,但由于他很爱好,川戏队同样接纳了他,一直是川戏队的骨干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是川戏队发展的又一个飞跃,第二届传人在此时培养后人,使川戏一直持续下来。李卓越、杨少忠等便成了第3代传人。自1966年到1976年间曾停止活动一时,后来又以车培新、刘继明、袁光全等组织活动,这是青岩川戏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最后一代传人。由于后来的许多客观原因,青岩的川戏活动慢慢自然消失。
青岩川戏队主要剧目《挡亮》、《五台会兄》、《情探》、《下游庵》、《杀狗劝妻》等剧目,主要活动点在黑神庙、川主庙、慈云寺、万寿宫、水星楼等戏台,由于水星楼是青岩最大的戏台,故在此戏台演出的场次最多。
花溪镇的川戏始于1956年,其活动点于今花溪十字街附近。由李文孝先生发起的,并成立花溪川剧社,爱好者们集资购置服装和道具乐器等。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先唱一些小段子之类,到茶馆演出获得成功后,在小段子的基础上排练折子戏,第二、三年达到了专场演出水平,此时的川剧社正是走向辉煌的时后,他们还请贵阳市川剧团的人来花溪演出,与专业剧团的演员们同台献艺。他们在此间共排演了传统戏《情探》、《三击掌》、《访友》、《群英会》等剧目。
1967年冬,终被定为“四旧”而取消。